話說快兩年前買了超輕量化的
誇扯世界。: 【開箱】 Six Moon Designs Lunar Solo LE 單人帳
走過一些山區後,還是發現非自立帳篷還是有所缺點
1. 營地要求高。可以說是最大的缺點,遭遇不平坦營地、營地腹地太小(角落無法拉稱)、或無法打營釘(土太硬、太鬆都無法)都沒辦法把帳篷形狀拉好。
2. 登山杖架設。這點是對於只拿單登山杖的使用者,如果行程中途要單獨單攻(ex:屏風山),勢必要把帳篷拆下來,如果遭遇天氣突變撤退,回營地還要重新架設。
3. 單層帳設計。不比國外大陸型氣候,台灣中海拔濕氣重,縱使透氣度不錯,單層帳還是容易反潮,最後還是得帶露宿袋,有點失去輕量化目標。
另外再考慮到常常會到山區駐點拍攝,附近多為木棧板或水泥地,還是得備有一顆自立帳篷。
在看帳篷規格時,有下列幾個考量點:
1. 2人帳優先,1人帳其次。因此寬還是要90公分以上。
2. 重量不超過2.3公斤。之前背過犀牛U900走過能安,算是背一整顆帳篷的最大極限。
3. 搭設要快速,不考慮交叉營柱設計。
4. 有前庭,可以雨天煮食。
5. 不需要登山杖也能夠拉稱。
6. 價格不超過5000。
因此就有了下列幾個候選名單
1. 犀牛 U-22 $4300
2. 犀牛 G-11 $4080
3. NatureHike 雲尚-2 $2800
可以看到中國品牌NH的雲尚帳篷價格真的滿漂亮的,但因為台灣使用者還是偏少
有上PTT outdoorgear版問問,發現雲尚的缺點在於布料縫製、以及最重要的側翼沒有風繩可拉,可能造成內外帳貼合反潮。最後居然是被推坑到更少人用的靜星雲雀帳篷XD
比較之後,其實兩款都仿BA帳篷的影子,差異在小細節而已。
趁雙11,代購了一顆雲雀最高階的「15D雙矽三季半」回來,含運約$4200左右。
這次開箱又回到中正大學的寧靜湖,旁邊有平坦地,略為偏僻不會引起注意。
包裝物,由左到右為
1. 營柱
2. 專用地布
3. V型營釘
4. 三季半內帳
5. 15丹灰色外帳
附有專用地布,尺寸完全符合大小,也可以不搭內帳直接上外帳使用。
先把四角釘好
雙Y型營柱立起後插到地布的孔後,再鋪上內帳
扣上卡扣,內帳就撐起來了
可以看一下營柱與內帳、地布的扣法
三季版與三季半版差異只在於紗網的面積大小。
想說泛用性一點,還是選三季半
進去裡面看,可塞中等身材雙人,當然一個人睡非常寬敞舒適。
腿部也有透氣紗網。
左右兩側都有收納網,可以放手機、行充、眼鏡
頂部有掛勾,方便放營燈。
再來套上外帳,將四角扣在營柱。
門庭需要用營釘才有形狀出來。
兩邊都有風繩,這點比雲尚帳篷來得好。
腿部有通風孔,避免反潮。
兩側也都有風繩可拉,避免內外帳貼合反潮。
15丹的表布真的頗薄透,但算是滿抗拉扯的。
寄送到台灣之前,廠商會先上好防水矽油。
門庭打開的狀態,能夠擺兩大鍋綽綽有餘。
結語:
目前似乎還沒有台灣登山者的使用心得,說不定本篇是第一則開箱報告。
但因為目前還沒有實際帶上山,也無從得知透氣程度、反潮與否、空間實際使用等等。
一有心得當然會立刻更新。
-----
2017/1/5更新
走佐藤駐在所探訪,背帳篷自己睡
D1 紮營於獵寮旁古道平坦處
D2 於佐藤駐在所內
把營燈放在帳篷內拍起來很好看
一個人睡就是可以滾來滾去! 旁邊的收納袋超級方便,上面吊頭燈方便照明
-----
2017/4 更新
走塔魔巴棲松,C1玫瑰西魔南鞍泥濘,不想弄髒帳篷所以睡天幕帳
C2 在棲蘭池。左側是八人大外帳,就睡旁邊幫忙擋風~
夜晚氣溫降到零下三度,外帳表布結冰、其中前庭內外都結冰
但只要風繩拉好讓內外帳不要貼和,基本上水、冰不會淋濕睡袋。
C3 在松蘿湖紮營,枯水期可以在中間搭
後面是其他隊伍的犀牛四人帳,此類帳篷在露營還堪用
但背上山就太重,外帳覆蓋面積也略不足,風強雨驟可能會淋進去
雨季這片營地可都在水裡!(可以看到少拉兩條側風繩,但主要側邊的一定要拉)
太陽出來後把外帳拿掉,頗有湖邊散記之感~
2017/10上合歡某處攝影三天~
山拗處濕氣極重,外帳略濕,但內帳無虞
2018/1 十坑溫泉寶來溪旁營地,這一天滿溫暖有15度上下
2019/1 郡大林道 4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