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

【山岳】 1970年代奇萊山區山難事件 文件資料彙整

前言:
奇萊山難經過這幾年媒體渲染、使大眾對於高山有嚴重、錯誤的想像。原始資料似乎網路上難以尋找,便將文獻中的資料逐字轉載,希望能對於相關事件有更進一步的釐清。



從小奇萊看主山、北峰


A. 台灣百岳全集(第一世代)是目前手上最貼近事發當時的書籍資料,作者亦有採訪事件當事人,內文相較於一般文章多了許多細節,可靠性相當高。以下是部份內文。


一般人印象裏,奇萊山是一付猙獰的山容、詭異莫測的惡劣天氣,迷信四的禁地,老是和山難結下不解之緣,不知道埋葬了多少登山者的英魂。人們把山難都歸罪於奇萊山的殘酷。然而,根據統計資料,真正發生在奇萊山得山難,只有4次。即1. 607月,清大山社喪生5;2.618月,邱高事件3人離奇失蹤;3. 647月,沙鹿高工何金鴻南華山失蹤死亡;4. 658月中旬,陸軍官校學生6人遭難。若勉強把66年元月底,台中居仁國中迷途喪生在合歡山區的4位國中學生,也一起併入奇萊山難,那麼歷年來在這一代失蹤或死亡的人數,累積達19人,佔光復後本省山難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強。

….

清大山社五人罹難

為奇萊山難史揭開序幕的,是清華大學登山社的5為核子工程學系學生。民國60年(1971年)721日下午,柏勝亨(領隊)、邱瑞昌、龔士武、錢迪、吳建昌、施能健(臺大物理系)、賴淑卿等7人,於颱風過境後,由新竹啟程南下臺中,隔天從東西橫貫公路,經大禹嶺前往松雪樓。
723日清晨,他們7個人告別松雪樓,踏上奇萊連峰縱走的行程,他們原計劃先攀登奇萊北峰,再縱走奇萊連峰到能高越嶺道上的天池。就在他們出發的前二天,另有一個中度颱風「娜定」,已經在西太平洋馬利亞納羣島西方海面形成了。他們雖也在松雪樓的電視氣象報告中得知這個颱風形成消息,由於當時對本省尚無影響,能按原計劃行動,却沒想到這個颱風會使其中的5人,永遠被留在山的懷抱裏。

剛時期來山區的山徑,還不太明顯,他們又花費很多時間和體力找路,直到24日下午,才攀上奇萊稜脊3440公尺峰,天氣還很好,只有低雲層在山脚下停留,一點也沒有颱風即將來臨的徵兆。
入夜後,天氣突變,雲層流動很快,風速漸強,25日凌晨雨也下起來了,一夜風雨使他們7人都沒有睡好,直到上午7時,他們才由收音機的氣象報告中,得知颱風快要登陸了,領隊於是宣布緊急撤退,將近9時收拾好行李上路:下山並不比上山容易,中午時分,他們回到了前一紮營的乾溪,這兒原本是無水的溪谷,由於颱風帶來豪雨,雨水全集中到低窪的谷地,「乾溪」阮眼尖,變成了水勢淘湧的急流:涉水過溪後,他們個個鞋襪盡濕,雨衣阻擋不了雨水的滲透,每個人衣服都全部濕透。
到了這個時候,雖然才走不到3個小時,但是在惡劣氣候衣服盡失的情況下,他們的體力已經消耗得超不多了,身體的狀況愈來愈差,午後一點半,他們走出原始林,到了奇萊山與合歡山的最低鞍部,照正常速度計算,由這兒到松雪樓,僅需二、三小時:但是處在強烈颱風來襲的惡劣天氣,與毫無遮蔽的大草原上,風雨大得令他們無法招架,想站起來走路都不容易辦到,要命的是,這一段又是上坡,本來體力已經很差了,還要爬坡,隊伍便拖長開來,柏勝亨、邱瑞昌、錢迪3個人先倒了下來,龔士武和吳建昌接着躺了下去,只有施能健一人,在午後4時拖老命感到松雪樓求救。


(2016.4 待繼續補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