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18線阿里山公路在遭受八八風災後,部分路段遭上方土石淹沒、破壞殆盡
71K路段也是重點災害路段,路基流失長達200公尺
雖然災後新闢道路,但公路總局還是決定建設大跨距橋梁,避開敏感地帶
原路段搶通後照片 (google 街景) |
-----
該路段因受98年8月莫拉克颱風豪雨影響,導致路基流失近200公尺,於98年9月15日開闢臨時便道搶通,並於99年5月完成臨時便道補強,隨即進行復建工作,新建一座橋梁跨越,以避開大崩塌區。
工程於民國99年5月16日開工,先施做邊坡岩錨幕牆保護後,再進行橋梁主體工程。由於該橋跨越陡峭山谷,施工便道及平台設置不易,工址並需隨時注意上邊坡崩塌區滑落鬆動土石,山區午後又常起霧或下雨,不但須克服天候更需挑戰惡劣的施工環境及在軟弱地質進行鋼橋吊裝,施工困難度及風險相對提高。所幸一路走來,在行政院重建會、交通部督導,及公路總局暨所屬施工團隊發揮互助合作精神,逐一克服困難,並通過101年610水災、泰利、蘇拉、天秤颱風考驗,趕在今(102)年元月完成,來往車輛將由臨時便道改走新橋。
「芙谷峩橋」以鄒族原住民語音FKUO命名,意味著滿山遍野的「芙谷峩」樹,其國語學名為「山芙蓉」,為鄒族之吉祥樹種。芙谷峩橋橋身彩繪代表鄒族的紅色,在綠色群山中顯得相當醒目,完工後,象徵吉祥長久的山芙蓉再次綻放在阿里山,為大阿里山地區增添一處美麗景緻。同時配合行政院大阿里山風華計畫,將台18線重建一條防災阿里山觀光安全大道,再造大阿里山風華,協助推動阿里山地區成為莫拉克颱風災後國際觀光亮點。 (公路總局動態新聞)
-----
芙谷峩橋橋身亮眼,遠在69K就看的到
由69K一處施工車輛停放處拍攝
可以看到風災導致的土石坍方相當巨量
最後面為鹿林、東水山區
再往前進約500m
過明隧道前有連續路段草木較為稀疏,可以拍攝橋身全景
可以看上下施工便道與原路段
此處路段也可以看到下方的達邦部落
紅色的特富野橋也隱約看的到
來到橋面銜接處
舊路在左方,沿著山壁開鑿而出
在芙谷峩橋施工期間,必須聽從工作人員指示單向通車
左為舊路,可以看到右方的橋名基石被護欄所檔
公路舊路目前看來變成護坡的施工道路
可以看到是非常險峻的一條路
過去行駛時,有段路基落差有2~3m,跟隨在大客車之後真的非常危險
邊坡也將採用生態工法,成功的例子便是巃頭崩壁 (當地人說巃頭隧道)
目前阿里山公路在邊坡不穩定的路段
又再多建設7座明隧道,期望能提供更安全的行車品質
79K+955及80K+215明隧道即將在4月份完工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